Logo Logo
加载中...

历史上的今天 31 十月 此日发生的事件。

西班牙 丹尼尔·卡瓦哈爾,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西班牙王国(西班牙語: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西班牙語:España,發音:[esˈpaɲa] ),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马德里。其大部分领土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总面积之六分之五。西班牙其他领土还包括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岛以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该国大陆南部与直布罗陀接壤;东南部靠地中海;北倚法国、安道尔和比斯开湾;西边是葡萄牙和大西洋。按面积算,西班牙为欧洲联盟的第二大国家,也是人口第四多的欧盟成员国。
大约42,000年前,现代人类首次抵达伊比利亚半岛。古老的伊比利亚和凯尔特部落以及其他当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与外国地中海文化保持联系。古时盛产金、银、铜、锡等多种矿产,在迦太基征服伊利比亚后成为其远征罗马期间的重要助力。第二次布匿战争后为罗马统治,建立希斯帕尼亚行省。西罗马帝国衰亡后,中欧和北欧部落向伊比利亚半岛迁移,西哥特人在五世纪成为半岛的主导力量,建立西哥特王国。八世纪初,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倭马亚哈里发征服,在伊斯兰统治早期,安达卢斯成为以科尔多瓦为中心的半岛主导力量。公元732年,在图尔战役中铁锤查理阻挡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倭马亚王朝对法兰克王国的侵袭,终结了穆斯林势力在欧洲的扩张。之后在法国等国家的扶植下,伊比利亚北部出现了几个基督教王国,其中主要是莱昂、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葡萄牙和纳瓦拉向南进行了断断续续的军事扩张,被称为收复失地运动,使得伊利比亚再次皈依基督教,这场战争最终以基督教国家击灭格拉纳达酋长国而告终。
1492年,西班牙王国建立,随后其开始殖民扩张,開啓了大航海時代并于1581年吞并葡萄牙王国后达到极盛。帝国广袤的疆域使得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令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开始衰弱,之后被法国,英国,荷兰数次击败,沦为欧洲二流国家。1898年,美西战争中的西班牙丧失几乎所有海外殖民地,国内对于王室的专制愈发不满。1931年西班牙爆发骚乱,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4月14日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然而由于左右翼矛盾极为尖锐,西班牙内战于5年之后爆发。1939年,右翼势力取得全面胜利,共和国政府倒台,独裁者佛朗哥执政。佛朗哥在位期间,用巧妙的外交手段避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冷战中倒向美国。1955年西班牙加入联合国,进入全球市场,其经济发展与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1975年时已成为一个较为富裕的工业国家。1977年,在胡安·卡洛斯的推动之下,西班牙民主化并加入欧盟,经历了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今天的西班牙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费利佩六世为国家元首。它是混合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体,以名义GDP和购买力平价计算,为世界第十六大经济体。 西班牙还是联合国、欧盟、欧元区、欧洲委员会(CoE) 、二十国集团(G20)、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组织(OEI)、地中海联盟、北约(NATO)(实际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OSCE)、世界贸易组织(WTO) 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成员。近些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在发达国家裡失业率偏高。
此外,西班牙在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以西巴尼亞」、「以西把你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

历史

西班牙历史开始于伊比利亚的史前時期,其间经历了全球帝国──西班牙帝国兴衰,如今为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欧盟成员国。
公元711年,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西班牙人统称他們为摩尔人)入侵,并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接下来七百五十年之中,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而穆斯林控制的区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同时,北方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天主教势力支持下展开對半岛漫长的收复运动,史称收复失土运动。随着1492年取下格拉纳达,该运动宣告落幕。收复失土运动使伊比利半島形成了眾多基督教王國,為首的是卡斯提爾王國、阿拉貢王國、納瓦爾王國、葡萄牙王國。除上述四國外,還有卡斯提爾國王兼任君主的萊昂王國、加里西亞王國、托雷多王國、穆爾西亞王國、科爾多瓦王國、哈恩王國、塞維利亞王國、格拉納達王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國、阿拉瓦侯國、比斯開莊園、莫利納莊園(以上諸國與卡斯提爾王國形成卡斯提爾联合王国);阿拉貢國王兼任君主的巴塞隆那伯國、瓦倫西亞王國、馬略卡王國(以上諸國與阿拉貢王國形成阿拉貢联合王国)。
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子費迪南聯姻,1474年,伊莎貝拉即位為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79年,費迪南即位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兩人的聯姻使兩人得以共同統治絕大部分西班牙領土,史稱天主教双王。直到費迪南二世強行兼併上納瓦拉地區,成為西班牙全境唯一的君主,從而使西班牙達成統一,然而在1833年之前,西班牙境內的眾多王公各據一方,並未正式形成為單一主權國家。
1492年,天主教双王拿下格拉纳达的同一年,双王也資助冒險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扬帆出海寻找新大陆,揭开了西班牙殖民帝国興盛的序幕。著名的异端裁判所也在这时建立,大批不愿改宗天主教的犹太人和穆斯林被驱逐出国。
伊莎贝拉和费迪南分别于1504年和1516年驾崩后,他们的女儿胡安娜和胡安娜的长子卡尔继承两国王位,称胡安娜女王和卡洛斯一世国王,母子共治,西班牙实现了事实上的统一。事实上胡安娜因被怀疑精神失常而被关在一家修道院里,实际掌权的君主只有卡洛斯一人。胡安娜于1555年驾崩后,卡洛斯成为唯一君主,特拉斯塔马拉王朝灭亡。
在接下来三个世纪裡,西班牙諸國成为全球最重要殖民勢力。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16世纪大部分时间裡最強大的海權國家。西班牙文学和艺术、各种学术研究和哲学,都在这时繁盛起来。西班牙諸國在美洲建立幅员广阔的帝国,从加利福尼亚延伸至巴塔哥尼亚,此外还包括西太平洋上多个殖民地。在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持下,西班牙諸國卷入欧洲多次宗教战争和政治紛爭中,在这期间,它取得但是最后又失去了廣闊的领土,包括:部分尼德兰、意大利、法国和德意志,并先後与法国、英国和瑞典爆发了战争,並讓尼德蘭在八十年戰爭後獲得獨立國家的地位。在腓力四世的統治下,西班牙在地中海、北非和土耳其帝国进行了数场战争。西班牙和諸國在欧洲的眾多战争導致西班牙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在17世纪的下半叶,哈布斯堡皇室腐敗的统治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衰落。衰敗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标志,这场战争最终使西班牙从欧洲的领导地位上滑落,但它仍然是個具优势的殖民国家。
18世纪,西班牙新的王朝──波旁王朝建立,由於大部分的阿拉貢王國諸國貴族於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反對波旁王朝出身的費利佩五世,因此費利佩五世繼承西班牙諸國的王位後頒布新基本法令,1707年至1716年間相繼取消阿拉貢、加泰隆尼亞、瓦倫西亞、馬略卡等國的議會與自治立法權,使上述諸國納入卡斯提爾王國的管轄,阿拉貢王國消滅。波旁王朝的统治者曾努力的复兴该国家,并取得了一些成功,这种成功在对美国独立战争的介入中达到了顶峰。但在18世纪末,局势又开始逆转。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全欧洲引起了混乱,1808年,半島戰爭爆發,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讓他的兄長約瑟夫·波拿巴(即何塞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頒布巴約訥規約,使「西班牙王國」第一次成為這個國家的正式稱呼,但戰爭的失敗使這個新生政權迅速覆滅。1812年,效忠波旁王朝的加的斯議會所通過的「1812年西班牙憲法」,亦沿用「西班牙諸國」作為國號,然而1813年12月,波旁王朝復辟後,費迪南七世卻廢除「1812年西班牙憲法」。

半島戰爭使得西班牙本土對於美洲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使得西班牙諸國於美洲的殖民地使以相继独立。1836年憲法使得伊莎貝拉二世成為西班牙諸國女王,此後西班牙一直是正式國號,未再變動。1869年憲法授與阿瑪迪奧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從「西班牙諸國」到「西班牙王國」的轉變,象徵這個國家進一步的統一。然而半島战争之后,西班牙在代表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其他派别的政党的相互纠缠中变得软弱不堪,各政党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组成长期的政权以有效的解决国内的问题。民族主义运动在帝国最后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中出现,导致西班牙和美国发生了美西战争,结果在19世纪末,西班牙失去了其最后几块殖民地。
20世纪初,西班牙的政局越来越动荡,1931年,君主制被廢除,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而後1936年爆发了血腥的西班牙内战。内战最后使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领导的民族主义独裁登台,西班牙共和國被廢除,並掌握着西班牙政權到1975年。西班牙在二战時作為中立国,不过许多西班牙志愿者都出现在了战争双方的阵营当中。战后时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但是还发生了注目的巴斯克民族解放運動),在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1975年,佛朗哥去世,由胡安·卡洛斯王子带领的波旁王室回到国内。尽管国内的紧张局势仍然存在(如穆斯林移民问题和巴斯克地区问题),但在前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在位期间实行了民主改革與現代化,是欧洲生活水平提高快速的地区之一。現今西班牙為欧盟成员国之一,并主办過1982年FIFA世界杯及1992年夏季奥运会。2020年8月因胡安·卡洛斯一世涉貪流亡海外,引發民眾上街示威要求廢除君主制。

地理

西班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地形多山,梅塞塔高原是構成高原與多山地的主幹,西班牙的最高峰是泰德峰,海拔3,718米。北有庇里牛斯山與法國為界。東有地中海。北有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地中海式气候,阳光充足,春秋多雨,年平均降水500-1500毫米。
西班牙氣候可分作下列四環:

溫帶地中海型氣候:西班牙東部與南部多屬亚热帶氣候,春、秋皆為雨季,夏季溫度令人感到舒適。高溫紀錄:梅西亞47.2℃,馬拉加44.2℃,華倫西亞42.5℃,阿利坎特41.4℃,馬略卡岛40.6℃,巴塞罗那39.8℃,埃尔格拉纳多46.6℃。低溫紀錄:加隆拿−13.0℃,華倫西亞−7.2℃,穆尔西亚−6.0℃,阿利坎特−4.6℃,馬拉加−3.8℃,巴塞罗那 -1.0℃
內陸的温带大陆性氣候:西班牙北部地區擁有寒冷的冬季(通常會降雪)及炎熱的夏季。高溫紀錄:塞维利亚47.0℃,科尔多瓦46.6℃,巴达霍斯45.0℃,阿爾巴塞特與薩拉戈薩42.6℃,馬德里42.2℃,布尔戈斯41.8℃,巴利亚多利德40.2℃。低溫紀錄:阿爾巴塞特−24.0℃,布尔戈斯−22.0℃,萨拉曼卡−20.0℃,特鲁埃尔−19.0℃,馬德里−14.8℃,塞维利亚−5.5℃。
北大西洋沿海氣候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氣候和暖,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冬季。高溫紀錄:畢爾包42.0℃,拉科魯尼亞37.6℃,希洪36.4℃。低溫紀錄:畢爾包−8.6℃,奧維多−6.0℃,希洪與拉科魯尼亞 −4.8℃。
加納利群島:地中海型氣候,全年氣溫通常在18℃與24℃之間。高溫紀錄:特内里费42.6℃。低溫紀錄:特内里费8.1℃。

行政區劃

西班牙的一級行政區劃為自治區,位階相當於美国的州。西班牙的自治區共有17個,自治區之下共劃分為50個省,其中有7個是轄區內僅有一省的「單省自治區」;自治市則有2個(休达、梅利利亚),均位於鄰接摩洛哥的地中海沿岸。省及自治市內轄有若干市鎮,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8124個。西班牙另在地中海擁有3個主權地(Plazas de soberanía),由中央政府直接管治。

西班牙
西班牙
🎂 出生 11 一月 1992
🕯️ 死亡 6 二月 2012
国家 西班牙
事件类型 新基本法令, 1812年西班牙憲法, 1931年西班牙宪法, 1978年西班牙宪法, 西班牙民主转型, 西班牙内战, 卡洛斯战争, Third Council of Toledo, 美洲大发现, 收復失地運動, 半岛战争
所属事件 欧洲, 歐洲聯盟, Pyrenees–Mediterranean Euroregion, 歐洲經濟區, 伊比利亚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