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是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
联大首次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在伦敦卫理公会中央礼堂召开,有来自51个国家的代表参与了会议。接下来的几届年度会议于不同的城市举行:第二届于纽约市举行,而第三届于巴黎举行。从1952年10月14日第七届常会开始,联大的会议地址就永久地迁移到了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1974年9月,为了审理亚西尔·阿拉法特提出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申请成为联合国观察员的申请,第二十九届大会在瑞士日内瓦的万国宫举行。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暴發後,联合国大会在線上舉行。2022年,联大全面回归线下会议。
联合国现有的193个成员国都为联大与会国,另外,梵蒂冈城国和巴勒斯坦国作为联合国观察员国参与会议。
此外,联大还将观察员席位授予其他国际组织或实体,使这些组织和实体在一定限制下拥有参与联合国大会事务的权力。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十九条规定,如果联合国成员国拖欠数目如等于或超过前两年所应缴纳之数目时,該國會丧失其在大会的投票权。
聯大由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组成,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会议,從成员国中推选一位大会主席,並由秘書處負責籌備。主席雖有大會領袖之名,但實際上僅執掌主持議事的進行為主;秘書長才是實際上聯合國組織的核心人物,透過協調各國意見、組織具體工作以落實大會決議等事務,可以在國際間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雖然各成員國在大會的授權,應是聯合國行使各種決議的權力來源;然而實際上,特別是在涉及地緣政治的問題上,安全理事會才是真正握有決策權的組織。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聯合國秘書長一職名義上雖由大會選舉產生,實際上在本屆大會開議之前,新任秘書長的人選已經由安全理事會各成員國及各大區域組織透過協商產生,大會只是在形式上鼓掌通過而已。更為平常的狀況是,經大會多數決的決議,經常無法約束安全理事會成員國的行為,也抵不過安理會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否決。
 
                    | 所属事件 | 联合国系统, 联合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