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加载中...

历史上的今天 31 十月 此日发生的事件。

東京市 對日俄戰爭賠償不滿的日本群眾日本於東京市日比谷公園發生暴動,日比谷縱火事件爆發。

東京市(日语:東京市/とうきょうし〔とうきやうし〕 Tōkyō shi */?)是大日本帝国東京府東部的一個市。1889年5月1日,東京市依據《市制》成立,並隨即成為東京府府治。東京市的範圍在後來不斷擴大,並在1932年併入了共82個町村。東京市的轄區範圍在1936年再併入2個村後,即相當於現今的東京都區部(東京23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對經濟活動和地方自治的管制加劇,並決定在東京實行都制,因此東京市與其所屬的東京府在1943年在《東京都制》下被廢除,同時在東京府的基礎上設置東京都。

象徵

東京市徽啟用於1889年,其外觀意為太陽發出六道光芒,象徵東京是日本的中心,並祈求東京的發展。東京都在1943年取代東京府之後,繼承使用了東京市徽,而非東京府徽。1889年5月1日,東京市依據《市制》成立。由於東京市在1898年10月1日根據《市制中追加法律》與京都市、大阪市兩市一同失去原《市制》所賦予的特例制度,並重新改制為實行一般制度的市,每年的10月1日被認定為東京市的“成立日”,而在東京都成立後,每年的10月1日也隨之成為東京都民之日。1926年,東京市制定《東京市歌》,由山田耕筰作曲、高田耕甫作詞,於1947年《東京都歌》制定後廢止。

歷史

19世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將江戶改名為東京,江戶城改作為皇居使用,實質遷都東京。1868年9月3日,東京府正式成立。東京府最初的管轄地區僅相當於江戶的町人地,而佔江戶面積約60%的武家地在當時幾乎是荒廢狀態。對此新政府在決定將武家屋敷開墾為桑田或茶田以換取外匯(但這些農田大多因收成欠佳而在後來改為農場),並將部分規模較大的屋敷改建為政府辦公場所或軍用地。現在的赤坂離宮、新宿御苑、明治神宫等大規模綠地也曾是武家屋敷。1871年廢藩置縣後,日本政府設立了新的東京府。在經過數次合併後。1873年時的東京府轄區範圍基本接近現東京都區部的範圍。
1868年東京開市後,明治政府曾在築地設置外國人居留地,但並未有太多外國人入住這裡。同年明治政府開始著手在銀座地區修建西洋風格的煉瓦建築街區,象徵文明開化。這也意味著東京市容近代化及日本產業革命的開始。1877年,明治政府在上野公園舉辦第一屆內國勸業博覽會,展示當時最新的產業技術,吸引45萬人參觀。同時各政府部門在武家屋敷土地上開始設立官營工場及研究所(如海軍省的石川島造船所),令東京開始工業化進程。1888年,東京府公佈了《東京市區改正條例》,開始進行市區改正,以巴黎改造為仿效對象,對東京市容進行全面改造。其重點內容包括設立公園、擴寬道路、改善上水道、鋪設路面電車。但由於預算限制,實際達成的市區改正內容比計劃要少得多。
1878年,日本政府頒布了《郡區町村編制法》、《府縣會規則》、《地方稅規則》三部法律,合稱「地方三新法」。東京府因此進行政區調整,將府稅納稅額較多的地區設「區」,而農村地區設「郡」,共設有15區6郡。日本在1888年實施市制後,東京市在翌年5月1日成立,其範圍相當於東京府的15區。1898年10月1日,東京市根據《市制中追加法律》與京都市、大阪市兩市一同失去原《市制》所賦予的特例制度,並重新改制為實行一般制度的市。

東京市
東京市
国家 大日本帝國
行政区域 東京府
所属事件 six greatest cities in Japan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