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颱風約克(英語:Typhoon York,國際編號:9915,中國大陸編號:99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1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eneng)是199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風暴。
約克橫過珠江口期間,一度使港澳兩地氣象部門分別懸掛最高級別的十號颶風信號以及十號風球,是香港於主權移交後首次發出最高信號、最後一次以「懸掛」方式發出九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及20世紀最後一次九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更是香港自1964年以來首次在年內需要發出兩次九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香港懸掛十號信號的時間長達11小時,為有記錄以來生效時間最長的一次;同時亦為澳門於1990年代的第二次、20世紀及主權移交前最後一次發出十號風球。
太平洋海面,一個熱帶擾動在1999年9月9日在呂宋以東形成。初時和它南方的另一擾動(即後來的熱帶風暴思雅)爭相發展,所以初時增強較慢。它於9月12日在呂宋以東增強為一熱帶低氣壓。該系統形成初期強度一直處於熱帶低氣壓強度的下限,後來一個新的中心在呂宋以西的南海北部形成,並取代原有中心。在13日在南海東部加強為熱帶風暴,命名為約克。約克在南中國海向北移動,在14日加強成一強烈熱帶風暴,然後改向西北移動。15日下午,約克幾乎停留不動,直至深夜方再開始向西北方向移動,翌日港澳兩地認為其已增強為颱風等級。同日早上,約克掠過香港南部水域後在大嶼山西南部登陸,並經過大澳進入珠江口,其後於珠海香洲區一帶第二次登陸,最後於9月17日清晨在廣東內陸消散。
約克在9月12日於馬尼拉東北約420公里處發展為熱帶低氣壓。它向西移動,橫過呂宋北部,並導致18人在山泥傾瀉中死亡。卡加延河谷地區嚴重水浸,降雨達400毫米,導致大米等農作物失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