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加载中...

历史上的今天 31 十月 此日发生的事件。

希腊 希腊:教師節

希臘共和國(希臘語: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羅馬化:Ellinikí Dimokratía),簡稱希臘(Ελλάδα,羅馬化:Elláda),是位於歐洲南部的發達跨大陸國家。2024年其人口為1,039萬。雅典為希臘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薩洛尼基為第二大城市。
希臘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中間,戰略地位重要。其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西北鄰阿爾巴尼亞,北部鄰北馬其頓和保加利亞,東北鄰土耳其。希臘分為九個地區:馬其頓、中希臘、伯羅奔尼撒、色薩利、伊庇鲁斯、愛琴海群島(包括十二群島及基克拉澤斯群島)、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奧尼亞群島。爱琴海位於希臘本土東側,伊奧尼亞海位於西側,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於南側。希臘海岸綫長達13,676公里(8,498英里),為地中海盆地國家中最長,世界第11長。希臘拥擁有大量島嶼,其中227個島嶼有人居住。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區域為山地,奥林帕斯山為全境最高峰,海拔2,918米(9,573英尺)。
希臘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年已經建立文明社會。其地理位置與文化交流豐富,被稱作西方文明的搖籃,為民主制度、西方哲學、奧林匹克運動會、西方文學、史學、政治學、重要科學及數學原理、西方戲劇(悲剧及喜剧)的發源地。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臘。其子亞歷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區,將希腊文化和科學自東地中海地區傳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历经独立战争后,于1830年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希腊拥有18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文化遗产16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项,这一数目在歐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經濟體,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及法語圈國際組織。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遊業、航運及戰略地位使其躋身中等強國之列。

語源

希腊在现代希腊语中的名称是Ελλάδα(Elláda,发音为[eláδa])。古希腊语和純正希臘語(Katharevousa,19世紀至1976年的希臘官方文體)的对应形式是Ἑλλάς(希腊语,古典语:[hel.lás],现代语:[elás])。这就是英语替代名称Hellas的来源,它大多出现在今天古体文学作品或诗歌的语境中。“希腊”的形容词形式ελληνικός(ellinikos)有时也被翻译为希腊语,在希腊官方机构的正式名称中经常以这种方式出现,如希腊国家名称“希腊共和国”(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eliniˈci ðimokraˈti.a])。
希腊和希腊语的英文名称(Greece 和 Greek)来源自拉丁语的 Graecia 和 Graecus ,这两个词是Graeci(Γραικοί,Graikoí;单数Γραικός,Graikós)的名字,Graeci是最早在意大利南部定居Magna Graecia的古希腊部落之一。这个词可能来源于原始印欧语系词根*ǵerh₂-, “变老”,更具体地说,来自格雷亚(古城),亚里士多德说格雷亚是希腊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那不勒斯地区殖民者的来源。
中文词“希腊”的由来不甚明晰,有可能早期将该词带入中国的是欧洲的传教士。当时的传教士都是很有学问的人,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大有人在,其时也正是纯正希腊语还很兴旺的时代。而在近代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中国人一般都持闽粤方言,他们在通过传教士翻译西方地名的时候,可能按照希腊语本身的方法称呼希腊,而“希”字在闽粤方言之中不是齿龈发音的“x”,而是清喉擦音“h”。
另外,东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带包括希腊,以希腊语写成的圣经新约里面也有若干处提及希腊,所以也许在唐朝已经有景教的圣经译本之中出现过希腊的其他名字,但此译本已经失传。后来在十七世纪有法国人巴设(或“白日昇”,Jean Basset)将部分新约翻译为中文,其中提及希腊的部分应该与和合本圣经一样,作“希利尼”,例如《约 19:20》。其手抄本现存大英博物馆。

历史

根據考古資料,希臘大約在二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已經有人類聚居。約公元前3200年,青銅時代的希臘孕育了欧洲最古老的文明:米诺斯文明(位於克里特島),基克拉澤斯文明(位於基克拉澤斯群島)及赫拉斯文明(位于希腊大陆)。公元前1600左右被迈锡尼文明取代,以上统称愛琴文明。邁錫尼文明被多利安人取代,之后希腊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之前人们认为,在这一时期,希腊与外国文化之间失去了所有交流,几乎没有文化进步。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考古研究发现希腊的一些地区比传统上想象的要富裕得多,与外国联系也更广泛。公元前9世纪,随着黑暗时代的结束,希腊半岛上出现了各种王国和城邦,这些王国和城邦分布在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Magna Graecia”)和小亚细亚。这些国家及其殖民地巨大的经济繁荣,使得希腊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古典希腊的文化繁荣表现在建筑、戏剧、科学、数学和哲学上。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在雅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体。这一阶段出现荷馬史詩等希臘文作品,稱為古風時期。此時希腊城邦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並在前776年舉辦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前5世紀初,希臘城邦的聯軍成功抵御波斯帝國入侵,并在此時达到其科技文化的高峰,稱為古典時期。希腊,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的文明被统称为海伦尼克(Ελληνιστική),為希臘一詞的來源。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在腓力二世与其子亞歷山大大帝领导下,统一希臘大部並揮師向東,灭亡波斯帝国,希腊文化传播到埃及、中东和中亚甚至印度河流域,史称希腊化时代。希腊历史中政治与军事上重要的城邦为: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和底比斯。
亚历山大死后,经过一段混乱的时期,亚历山大将军的后裔建立安提柯王朝并在在公元前276年重新控制了马其顿和大部分希腊城邦。大约从公元前200年开始,罗马共和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希腊事务,并与马其顿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马其顿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德纳战役中战败,标志着希腊反抗力量的终结。公元前146年,马其顿被罗马吞并为一个省,希腊其他地区成为罗马的保护国。公元前27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吞并了希腊其他地区,并将其变为参议院的亚该亚行省。
虽然在军事上被罗马完全征服,希腊文化却反过来影响罗马人的生活。作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希腊文化继续主宰着东地中海。自公元324年开始,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330年建成。此新都后来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衰败的罗马帝国被狄奥多西一世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620年,希拉克略皇帝用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完全希腊化,而希腊也在东罗马帝国的影响下引入了天主教(东西教会大分裂后改为东正教)。東羅馬抵御了近千年来自东西方的攻击,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终沦陷,奥斯曼帝国也从此逐渐征服整个希腊。尽管奥斯曼帝国为伊斯兰教国家,但依然对希腊东正教采取宽容态度,并允许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保有相当的影响力,希腊文化也得以保留下来。
从十六世纪后期开始,一些被称为“法那尔人”的富有希腊商人逐渐在帝国中获得了地位与话语权,他们被委以重要职务,如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地区就由这些商人代管。法那尔人普遍接受西式教育,对其希腊人身份有着认同感。因此随着启蒙运动民族主义概念的传播与世俗学习的增加,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现代希腊民族主义在精英阶层中诞生,这个国家将不再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它要独立于其他东正教民族,获得政治自主权。1814年,友谊社于敖德萨成立,其宣传希腊文化认同,开始筹划武装独立。1821年3月22日,希腊独立战争首先在今天的罗马尼亚地区爆发。尽管起义军开始时取得了一定优势,甚至于1821年10月攻占了特里波利斯,但在易卜拉欣于1825年2月登陆伯罗奔尼撒半岛后被埃及和奥斯曼联军完全压制。1822年和1824年,土耳其人和埃及人蹂躏了包括希俄斯岛和普萨拉岛在内的岛屿,对人口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希俄斯的12万希腊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三被杀害、奴役或死于疾病。这在西欧激起了支持希腊叛军的舆论。
经过多年的谈判,法国、俄国和英国签订《1827伦敦条约》决定介入冲突,在数次重创奥斯曼与埃及军队后,这个新生的希腊国家终于在1830年根据《1830伦敦议定书》得到承认,并于1833年建立君主政权。
在整个19世纪及20世纪初,希腊不断扩张领土,吸收奥斯曼帝国内讲希腊语的族群,到1913年,希腊的领土和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吞并了克里特岛、伊庇鲁斯和马其顿南部。由于第二次希土战争希腊灾难性的失败以及之后导致的难民问题,人民对国王愈加不满。1923~1927年間,希臘由君主國變為共和國,旋即是短命的軍人獨裁統治,最終復歸為君主國;三年內頒布三部憲法,此後雖過了四年相對穩定的日子卻又遭遇經濟危機,貨幣暴跌四分之三而政府卻束手無策;1936年民主制徹底坍塌而專制政府正式登台,當局解散議會、廢除憲法、宣布軍事管制、鎮壓政黨和反對派組織,並剝奪人民的政治自由,軍警力量得以加強,幾千人被投入集中營虐待,同時還發展法西斯式的國家青年組織,精心安排歌頌領袖的遊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時,義大利自意屬阿尔巴尼亞入侵希臘,希意战争爆發,但前者把意大利軍打退,之後納粹德國干涉巴尔干半岛,聯合義大利和保加利亞發动希臘战役,軸心國軍隊佔領希臘,1944年保加利亞向盟軍投降,德軍撤出希臘,希臘復國。意大利割让佐则卡尼索斯群岛,现代希腊版图定型。二戰後,希腊又经历一次内战。1949年内战结束後的希腊宣布加入北约组织。1967年4月21日军人发动政变,之后又宣布废黜国王。塞浦路斯问题最终导致军人政权在1974年的垮台,同年公投通過廢除君主制,共和国成立。1977年大選結果左派勢力增長但是並未使政局混亂,希臘政局自此安定。1981年希腊正式加入欧洲共同体并在2001年接受欧元作为货币。2009年,希臘國債危機開始受到世界關注。

政治

希腊是一个单一制的议会制共和国。现行宪法由希腊第五修正议会起草并通过,在1967年至1974年期间执政的军政府垮台后,于1975年生效。在1986年、2001年、2008年和2019年,各被修订了三次。《希腊宪法》由120条组成,规定将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并对公民自由和社会权利给予广泛的具体保障(2001年进一步加强)。1952年的宪法修正案保障了妇女的选举权。
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希腊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根据宪法,行政权力由总统和政府行使。然而,1986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的职责和权力,使其在很大程度变为了一个象征性职位;因此,大部分政治权力都归属于希腊总理。该职位由能够获得议会信任投票的政党现任领导人担任。共和国总统根据议会的意志任命总理,并根据他们的建议任命或罢免其他内阁成员。
立法权由300名成员组成的民选一院制议会行使,议会通过的法规由共和国总统颁布。议会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但如果鉴于要处理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国家问题,共和国总统有义务根据内阁的提议提前解散议会。如果反对派成功通过不信任动议,总统也有义务提前解散议会。希腊的投票年龄为17岁。
根据经合组织2016年的一份报告,与大多数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希腊人的公民参与程度属于中等;在最近的选举中,选民投票率为64%,低于经合组织69%的平均水平。
与周围的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不同,希腊是冷战时期没有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东南欧国家之一。

希腊
希腊
🎂 出生 18 三月 1998
🕯️ 死亡 4 五月 2025
国家 希腊
所属事件 歐洲聯盟, 歐洲經濟區, 联合国, 南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