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慧娟,香港女演員(2012年逝世)
1966年| 年 | 名称/事件 | 描述 | 
|---|---|---|
| -638 | 前638年 | 泓水之战,楚国击败宋国,成为霸主。 | 
| 732 | 732年 | 查理·马特率领的法蘭克军队在图尔战役中击败拉赫曼率领的倭马亚军队。 | 
| 1780 | 1780年 | 歷史上最致命的大西洋颶風襲擊加勒比海地區,最終共造成至少22,000人死亡。 | 
| 1841 | 1841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军队攻占镇海。 | 
| 1846 | 1846年 | 英國天文學家威廉·拉塞爾發現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並首次提及海王星環。 | 
| 1868 | 1868年 | 古巴独立运动领袖塞斯佩德斯宣布古巴脱离西班牙独立,十年战争爆发。 | 
| 1911 | 1911年 | 中国湖北省武昌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義,隨後演變為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因中國各地革命行動成功,孫中山回中国肇建了中華民國,形成孫中山领导的南京政府及清朝袁世凯的北京政府南北對峙,直到袁世凯翌年逼清帝退位,中華民國始取代清朝。 | 
| 1913 | 1913年 | 巴拿马运河竣工。 | 
| 1919 | 1919年 |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由孫中山總理絕對領導。 | 
| 1924 | 1924年 | 孫中山所領導的廣州軍政府出兵鎮壓廣州商團事變。 | 
| 1925 | 1925年 | 故宮博物院於雙十國慶日,在中華民國北平市(今中國北京市)正式開館。 | 
| 1926 | 1926年 | 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革命軍占领武昌。 | 
| 1928 | 1928年 | 蒋中正被任命成为国民政府主席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在之后掌握中國國民黨、中华民国政府和中華民國國軍等三位一體之黨政軍權力,至1975年逝世為止。 | 
| 1933 | 1933年 | 拉丁美洲国家签署《薩維德拉·拉馬斯互不侵犯条约》 | 
| 1934 | 1934年 | 蒋中正開始第五次剿共,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長征。 | 
| 1935 | 1935年 | 大日本帝國在臺灣舉辦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 | 
| 1937 | 1937年 |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工农红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 
| 1938 | 1938年 | 中国抗日战争: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开始进攻广州。 | 
| 1938 | 万家岭战役 | 中国抗日战争:万家岭战役结束,中華民國军队歼灭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大部。 | 
| 1943 | 1943年 | 侵占新加坡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宪兵队肆意逮捕、拷问57名平民,导致15人死于樟宜监狱,史称“双十节事件”。 | 
| 1943 | 英屬婆羅洲日佔時期 | 在日本佔領北婆羅洲時期的憲兵隊在當地抓壯丁要求加入憲兵隊行列,以郭橫南為首的“神山游擊隊”成立,並且發動了“哲斯頓起義”,但是最終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的1944年1月末以失敗告終。史稱為“雙十起義”。 | 
| 1945 | 1945年 |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暨中國國民黨代表王世等人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來等人在重慶签署《双十协定》。 | 
| 1945 | 朝鲜劳动党 | 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成立。 | 
| 1956 | 1956年 | 香港發生雙十暴動,警民衝突主要地點在九龍西部及荃灣一帶,局勢要兩天後才逐漸平息,共造成59人死亡,乃香港開埠以來死傷最嚴重之社會騷動事件。 | 
| 1962 | 1962年 | 台灣第一家電視台臺灣電視公司開播。 | 
| 1963 | 1963年 | 《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生效,該條約禁止所有核武試爆,但在地下進行的試爆除外。 | 
| 1964 | 1964年 | 第18屆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 
| 1967 | 1967年 | 《外层空间条约》生效。 | 
| 1970 | 1970年 | 斐濟殖民地从英国独立,國號「斐濟自治領」。 | 
| 1973 | 1973年 | 美國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因涉嫌逃稅而宣布辭職,為美國歷史上唯一因醜聞辭職的副總統。 | 
| 1975 | 1975年 | 巴布亚新几內亚从澳大利亞聯邦独立,並加入联合国及英聯邦王國。 | 
| 1976 | 1976年 | 時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被台灣獨立運動參與者王幸男的炸彈炸傷,成為中華民國迄今唯一在任內遭遇暗殺的省主席。 | 
| 1992 | 1992年 | 經過20年的建造,印度最長的斜拉橋維迭薩伽爾大橋啟用,連接加爾各答與豪拉。 | 
| 2010 | 2010年 | 荷屬安地列斯正式解體,其中庫拉索與荷屬聖馬丁成為荷蘭王國的構成國。 |